也許現在看來這只是中國北方一片普通的山地,可是誰能想象,它有過怎樣的驚天秘密和一段漫長的過去?這里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圖來源:網絡
“它”從遠古來
位于龍骨山的一處山洞,幾十萬年間曾有過無數任“主人”,其中第一任主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北京人”。數十萬年前,“北京人”沿河遷徙,最終定居于龍骨山的一處山洞,他們群居生活,通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白天,男人負責外出狩獵,獲取肉食,女人則采摘果實,豐富食物。待到夜間,所有人都會回到山洞進食,睡覺,等待新一天的來臨......
圖來源:網絡
發現
這段歷史曾長時間埋藏于龍骨山的青山綠水間,直到1918年。這一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周口店挖掘到嚙齒類動物的化石,周口店遺址的神秘面紗開始被人慢慢揭開,挖掘工作隨之開展起來。1929年12月,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發掘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這個發現,改變了裴文中的一生,改變了周口店鎮的命運,頭蓋骨也在新的時代面前揭開了神秘面紗,轟動了整個世界。
圖來源:網絡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區周口店村的龍骨山,遺產區面積4.8平方公里。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發現材料最豐富最系統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階段的人類遺址,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圖來源:網絡
1929年首次發現古代人類遺存的洞穴被稱“第一地點”,由各種遺物足跡石塊積淀起來,計有十三層,每層代表的地質年代完全不同,其間相隔了幾萬年乃至幾十萬年時間,層與層之間上下距離卻不足兩米,然而往往兩米之間的勘探就耗去了中外考古工作者數十年的光陰。這些新發現也使人類對自己祖先的認識逐漸深化。
1930年在周口店遺址還發現距今約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化石和文化遺物。但隨之而來的連年戰亂,遺失了自1927年以來發現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標本,迄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成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謎。新中國成立后,恢復了對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寶貴資料,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掘出代表40多個尸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跡。
意義
北京人的發現,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北京人及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解決了19世紀爪哇人發現以來的關于"直立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態標準,而北京人對火的使用,更加完備了其作為人的特征。山頂洞人化石和文化遺物的發現,更充分表明了北京人的發展和延續。北京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
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動物化石種類之多以及用火遺跡之豐富,都是同時代其他遺址無法相比的。遺址中出土的數以萬計的石制品,原料均來自于遺址附近,石制品多為小型器,器型種類繁多,有砍砸器,堅刃器、石錐等。根據出土物可以證明,北京猿人在距今大約70-20萬年的時候居住于周口店地區,過著以采集為主、狩獵為輔的生活?!氨本┤恕笔菍儆趶墓旁尺M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原始人類,這一發現在生物學、歷史學和人類發展史研究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申遺
1987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屆會議上,基于如下標準,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標準III:周口店遺址是更新亞洲大陸古人類的罕見物證,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標準VI:周口店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科學研究,是世界人類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世界科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最輝煌的時期,全世界幾乎所有具有權威的古人類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家專家,都曾主持或參與過周口店遺址的發掘或研究工作。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重要文化意義
現狀
周口店遺址點布局分散,數量及種類眾多,且周邊環境復雜,礦場遍布。遺址群周邊由于長時間的露天保存、多次的保護工程實施及周邊緩沖區的規劃改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發生改變。有些遺址點存在著嚴重的風化問題、雨水沖刷問題、凍脹問題、植物根系問題、斜坡危巖掉塊和滑坡的危險、洞頂掉塊及局部塌落的危險等。這些病害一方面是由于地質原因如節理、裂隙的切割和堆積物松散所造成,另一方面是過去遺址不合理發掘如形成“倒”坡所致,此外還有環境和人為的影響,如遺址附近地下采煤、地表石灰巖采石場的采空和放炮震動的影響、火車振動及周圍水泥廠采石場粉塵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特別是遺址從1927年開始大規模發掘到現在將近80年的時間從未進行過維修和加固,致使周口店某些遺址的病害越來越嚴重,有可能使遺址產生局部破壞和造成人員的傷亡安全問題。且近年來,在猿人洞南側壁上出現了大面積蜂類昆蟲筑巢的孔穴,對底層巖面造成損壞,同時也對參觀游客存在安全隱患。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地處山區
保護
帝測科技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手段日新月異,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空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遙感影像對比技術、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等高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當中。為積極響應國家有關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帝測科技此次基于對周口店遺址整體三維數字化測繪,除了更新遺址基礎地理信息以外,還對保護對象的重點部位進行精細采集分析,通過視頻監控與3D、GIS技術的融合,最終達到對文物進行實時監控的目的。另外,數字化資料在通過科學的加工和復原后,配合各種新媒體互動展項,對周口店北京遺址博物館現有的展示內容進行升級,做到展示內容的準確性、科普性。
現場調研
猿人洞三維點云 猿人洞三維模型
帝測人歷經百轉千回對遺址進行數字精細化復原,進行更智能、更全面的保護,只為履行擲地有聲的保護承諾,還原那支離破碎的歷史記憶。